2025年6月5日下午1:00,捆绑调教-麻豆视频-麻豆在线 举办SBF论坛2025年第5讲,特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商捆绑调教 助理教授徐宇晨作题为“Bonds of Love: Patriotism and the Rise of Modern Banks”的捆绑调教 。本次学术捆绑调教 于博学楼501会议室举行,由捆绑调教 旷纯老师主持,捆绑调教 孙宇辰老师和众多学生一同参与。
本次捆绑调教 深入探讨了当现代银行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机构形式出现时,爱国主义在促进公众对其信任方面所起的作用。徐宇晨博士指出,现代银行在成立初期,公众的信任往往源于对政府的爱国情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财政支持中断,政府被迫转向国内债券市场。此时,现代银行通过为政府债券提供担保,吸引了大量爱国资金。接着,徐宇晨博士重点强调了本篇文章的难点,即如何衡量爱国主义。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徐宇晨博士将晚清时期涉及抗税的民变数量作为地区社会企业强度的衡量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社会契约意识较强的地区在民国期间出现了更多的爱国人士,他们踊跃参军,建立政治及慈善社团等。同时,这些地区的爱国人士在一战冲击后,认购了更多的爱国债券,使得这些地区的银行发展更为迅速。为进一步解决内生性问题,徐宇晨博士将清朝建国初期发生的屠杀事件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结果仍证实抗税民变与银行业发展之间存在稳健的关联。最后,徐宇晨博士指出,爱国主义同样推动了其他国家早期银行业的发展,如英格兰银行和美国第一银行的成立同样与政府财政需求及公众爱国情感密切相关。研究不仅为金融信任的起源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理解社会政治因素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互动环节,徐宇晨博士和在场的师生就爱国主义的衡量指标、DID模型的使用、早期银行的职能演变、抗税活动与爱国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最后,本场捆绑调教 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